finance-trend-healthcare

作为一名医药行业的财务猎头,每每问及候选人在下一步职业规划中是否有行业倾向时,大概会有80%以上的候选人表示想进入或者继续留在医药行业。在很多人眼里,这个行业依然有所谓的行业红利,一方面来自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市场的准入。

去年一部《我不是药神》引发了很多人对于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极大的讨论,也侧面可窥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有人说,药企躺着挣钱的日子结束了,也有人说2018年移动互联网创业黄金十年已经结束,而医药行业的黄金时期才刚刚开始。

那么这个行业的未来走向到底如何,在这个行业中财务人才如何完成自身竞争力的升级,我想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医药行业是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行业,因此政策的动向显得尤为重要。近来,鼓励创新药政策进一步延续,简化了创新药审批流程,国家对于研发费用进行减税,对研发类型药企来说,无疑是持续利好;2018年底推出的4+7”城市集中采购方案,大幅压低了药品的价格,促使本土企业的利润点从仿制药转向原研药;此外,上交所科创板的设立并试点注册制,为未盈利的创新药企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这无疑也是寒热参半的大环境中的一剂强心针。

在这样大环境下,财务人才该如何实现自身竞争力的升级,成为风浪之中的引航人呢?以下我将分享几个招聘案例,进一步说明这个变革当中的市场,对优秀财务人才的需求以及提出的新的挑战。

宏观大环境对税务和合规候选人提出新的要求

今年我在帮几家不同类型的药企寻找税务经理和高级税务经理的岗位时,明显感受到了,客户对于候选人的背景和技能上提出了非常类似的要求,比如:具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实操经验;了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比较资深的岗位,也会要求对搭建海外布局中税务框架和筹划收并购中税务等所有涉略。在国家政策的大环境下,本土创新型药企在研发阶段,要尽量压低不必要的成本,能否通过良好的税务筹划和利用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大环境对税务候选人提出的课题。

“合规”一直是近年来医药行业非常关注的话题之一。大型的外资药企一般都会拥有庞大的合规团队,通常会按照不同维度划分职能,有按照区域、产品线划分,也会有专门“跟会”和负责调查的团队。市场上的合规候选人一般会分为两种背景,一种是法律专业背景、从律所出来的候选人,一种是来自“四大”审计转合规的候选人。有些企业对于这两种背景候选人有倾向性,有些则没有。

今年我在帮一些外资和民营药企找合规职位的候选人时,感受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企业对候选人的期望,一方面不仅需要候选人具有深入了解和解读合规政策的能力,还需要明白如何结合现有业务和状况,将合规政策落地,并进行日常的实施和监管;另外一方面,药企希望候选人了解研发阶段企业的合规要求。

对于大量的民营创新型药企来说,它们往往在研发或者即将有药品要上市的阶段寻找合规候选人,更希望候选人对于研发阶段的合规有相应的经验,在帮助企业建立合规团队的同时,能很好地完成过渡。而对大型药企来说,因为其研发中心在中国的数量非常少,并且多数集中在临床三期和四期,因此对于研发合规了解的候选人在市场上存在非常明显的断档。候选人如能将合规政策与实际业务的发展需求想结合,并且增加对于不同阶段企业的合规风险的了解,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

“十项全能”的财务业务合作伙伴

“财务分析”一直是财务诸多岗位中,非常热门的岗位。对于财务分析的候选人而言,应该会对“财务业务合作伙伴”这个词语不陌生,也就是经常被提到的Finance BP。如何从一般的财务分析向业务合作伙伴转型,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不再赘述。在此分享今年我为企业招聘的几个不同的岗位,希望可以借此折射出如今或者之后的市场对于好的业务合作伙伴的需求点,进而反推竞争力升级的方向。

去年我们为一家知名外资药企招聘财务分析总监级别的岗位,这个岗位是为了给即将上市的新药做准备,需要候选人过往负责过生物药和有新药上线全周期的经验,并且有过海外工作或者外派经历等。从这些要求来看,财务的定义已经远不是“守门员”和“账房先生”,或者说除了维持好一张漂亮的报表、对于业务的参与程度比如新药上线、医保谈判的经验、海外经历和全球视野等都会被纳入为考量的因素。

除了对于业务的了解,大环境的变化也应运而生了新的财务分析需求。

随着国家几个重磅政策的出台,多数药企都面临着药品价格下行的压力,那么对于价格、渠道和市场这三者的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今年,我帮几家不同的药企找过定价和市场分析的职位。如何利用价格模型和先进的分析工具,对价格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这样的需求在以往的快消行业中比较常见,然而随着价格和渠道对于医药行业越来越重要,医药行业对财务人才也显现了上述需求。此外,如何渗透进入新的广阔市场,能不能利用良好的市场敏锐度加上财务建模去分析新兴市场的需求点和增长点,进而找出业务发展的新机会——这些都是对优秀财务分析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

创新型药企的财务一二把手的那些事

在过去的2018年,与很多医药行业大外企出来的候选人谈到下一步职业规划时,常被提到的几个方向是“小而美外资医药”和“有规模的民营药企” 的一二把手。这是很多一路从五百强企业披荆斩棘而过的财务候选人在现有企业遇到职业上升瓶颈或者在遇到职业转型时会做出的选择。那么目前处于上升势头中的内资创新型药企,在招聘此类职位时,是怎么选择候选人的呢?

对于二把手职位,很多企业倾向于从同行业大规模外资药企中去选择候选人,通常希望候选人有全盘会计和财务分析经验、有足够的能力和野心,并且愿意与企业一同成长。这样的人能够帮助初期阶段的本土药企搭建财务架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流程,创建优秀的财务团队。一些处于研发阶段的公司,则会更加倾向于过往负责过研发类型业务的候选人;如果是处于上市阶段或者有上市计划的公司,它们则更倾向候选人具有与资本市场对接或者成功带领过IPO项目的经验。

对于企业财务一把手来说,要求则更为复杂和严格。近几年有很多药企开始倾向于有投行背景的候选人,对于研发阶段的公司,好的产品外加好的“故事”也需要配合好的融资能力。总的来说,2018年资本寒冬的大环境给医药赛道带来了新的挑战。大趋势看起来,未来的两级分化会更加明显,优质的创新项目仍然会是资本追逐的宠儿,而技术壁垒不高、容易被模仿的产品,则会面临被迫转型的困境。对于医药行业中的财务人才或者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以上三个趋势的分享,希望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受。

在大环境变革中,企业对于财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保证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激流勇进,除了自身竞争力的升级外,你还需要一个专业的人才招聘专家,为你的职业选择或者转型提供专业的建议。Michael Page为中高端人才提供最专业的求职服务,也为各大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招聘解决方案。如果您有求职意向或者招聘需求,请与我们联系

已有超过6万注册用户,加入他们!

立即注册,即可每周通过邮箱获取免费职场资讯,开启职业生涯新高度。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关注微信

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