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set-limits

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的工作表现决定了我们的最终发展。但如果有人告知你成功概率是在你进入职场前就由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情况又会怎样?在现实生活中,最终成败的主要决定因素通常是我们面对各项挑战的态度。简言之,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此处的思维模式概念来源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Carol Dweck的突破性研究,他率先对两类人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一类是以“固定”思维模式处理任务的人,另一类是所谓的采取“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

1. 秉持开放的学习态度

作为PageGroup亚太区区域人才发展总监,Jimmy Pang的主要职责是培训销售团队,让他们着眼于未来的潜在收获,并怀着这种心态应对挑战。“成长型思维模式被定义为学习能力。如果你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就表明你始终愿意学习并突破个人局限,”Pang表示。

2. 切勿沉湎于过往成就

相反,具备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沉湎于过往成就并止步不前。“他们会说:‘我过往表现十分出色,我对自己之前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我对此感到满足,没有继续进步的理由。’”在企业内,这种行为被定义为沉湎于过往成就并止步不前。

3. 你是否被数据牵着鼻子走?

在企业环境中,人们往往容易过度关注结果,受关键绩效指标或销售目标所支配。这可能会造成自我设限:采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意味着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看重过程。“无论结果如何,无论成功与否,从中学到的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Pang表示。在现代职场中,有些人将此描述为愿意接受失败,目的是汲取重要的经验教训。

4. 将成败暂置一旁

实现这种平衡的关键在于剔除工作中非黑即白的概念,例如成与败。卸下包袱(成或败、不成则败)后,我们反而会具备更好的状态,有更好的表现。因此,给他人进行成长型思维模式培训时,应提出的问题包括:你做出了哪些努力?过程是怎样的 – 你享受这个过程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Pang研究思维模式概念已有三四年的时间,这种心理调节模式可应用于教育和体育等众多领域。“在企业环境中,唯一的学习方法是不断突破个人边界,并享受这个过程,”他如此说道。

5. 筛选固定思维模式

面试中需要注意哪些明显的迹象?Pang建议,如果面试者在回答未来导向型问题时总是回顾过往,就应该多加注意。“有些求职者会不断提及自己过去就职的公司以及他们在旧东家取得的成果,”他说道。“他们已从公司离职,却仍旧沉湎于过去的成就。”虽然他们过去能高效完成工作,但他们可能没有找到继续进步的理由。“这类人需要获得肯定,即对其个人社会价值的肯定,他们很难放下过去。”

6. 采用成长型思维模式

如果你遇到了新挑战,不妨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提醒自己“我的目标是学习新事物”。此时,愿意聆听他人意见至关重要。Dweck的其中一项研究主题就是能否改变集体思维模式?对此,Pang给出了谨慎回答。“我们能改变集体思维模式,但需要从领导开始,并首先改变思维流程。要接受一个事实,即你无法改变过去,只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除非是为了总结经验以更好地应对下一项挑战,否则最好不要谈及过往。”

7. 切勿责备他人

如果中途出现问题该怎么办?“我不喜欢责备他人,”Pang说道。“我宁愿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源,探索如何才能扭转局势。我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积极进取的团队文化。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如何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这种态度能让团队从过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应该以这种方式来培养充满活力的团队。在理想情况下,以这种方式培养起来的团队将具备强大的自主动力。” 

已有超过6万注册用户,加入他们!
立即注册,即可每周通过邮箱获取免费职场资讯,开启职业生涯新高度。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关注微信

最受欢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