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蒲志

这是Michael Page“未来城市智慧—成都”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作为 “新一线城市”的典范,成都的城市样本需要被更多元化的声音传递出去。我们采访成都本土企业家、成都跨国企业高管、在成都工作的高端人才,以及资深猎头,探索成都的未来机遇、城市潜力、招聘现状和人才流动趋势。通过讲述“人的故事,带领大家一同窥见这座西南重镇光辉履历下的过往战绩和未来机遇。

在前面的篇章《为什么是成都?》《跨国企业为何剑指成都?》中,我们分析了成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对跨国企业和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以及亟待进一步释放的新一线城市生产力。但少有提及成都的创业氛围,因为在大众眼中,创业非深圳、杭州或其他一线城市莫属,成都偏居西南一隅,本土独角兽企业屈指可数,慵懒的城市气质似乎与先锋前卫的创新精神不相匹配。

事实上,近年来成都已悄悄成了创业企业的新宠。互联网巨头小米、京东、360、今日头条等纷纷入驻成都,在此影响与带动下,不少资本和创业团队都相中了成都这一沃土,本土创业氛围也日渐浓厚起来。在被誉为内地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天堂的著名创业孵化器——成都高新区创业场里,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家企业诞生。

对于这一现象,成都市成华区区长蒲发友曾有过解读,他说,企业选择某个城市投资,除了关注城市的宏观环境,更为关注四大痛点:第一人才,第二物流,第三资金流,第四应用场景。而上述四方面,正是成都近来厚积薄发的四大突破口。

在人才环境方面,成都的人口每年净流入几十万,成都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愿意留在成都发展;物流建设方面,高速列车与国际航班将成都与中国各大主要城市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资金流方面,目前,成都金融上市公司的数量位列中西部第一位;而应用场景方面,成都正在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流派,着力打造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应用七大应用场景。

成都春熙路商业街

因此,成都成为创业企业新福地自然不足为奇了。而成都本土企业也摆脱了以往小打小闹小作坊的模式,正式深入互联网经济的浪潮,对接资本市场。

何朗是芸芸创业者中的一员。2016年,他在成都创办了专注于等离子体相关应用的公司,目前担任联合创始人和COO。何朗的创业并非心血来潮,一时兴起,而是对西南地区等离子体研究环境审时度势之后的精准判断。

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团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是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其发展可以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空间物理、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工艺。

而放眼全中国,唯西南片区的高校和研究院对等离子体的研究最为成熟,拥有过硬的研发力量和国家级的技术骨干。也正是依托西南片区的等离子体相关科研院所,何朗的创业有了最坚实的硬件基础。他透露,“上世纪90年代就试图寻求商业化应用。直到2016年年中的时候,才开始进入实际的商讨,在整个工业技术和资源齐备、核心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后,才开始了商业化运作。”

用微距镜头拍摄的移动等离子体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何朗的团队已有包括全职和兼职在内的20多名员工。团队以技术见长,有一直为研究所做国家级项目设备的技术人才,也有等离子体理论方面的科学家。何朗深知选择成都是必然之举。“等离子体是新技术,对人才的要求比较特殊,国内做这个产业的人不多,目前只能依托现成技术团队。”

丰富的人力资源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池子够大,还体现在本土创业者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2015年,《创业家》杂志曾联手成都市科技局做过一个“蓉漂,为什么会选择成都作为创业地”的调查。调查显示,占比最高的因素是“在成都有大量的人脉关系”。

何朗是四川本地人,这是他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但在此之前他曾做过大大小小的项目,在成都拥有不菲的人脉资源。而对于大多数本土企业家,早期的创业几乎都得力于人际往来中的相互扶助。

除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成都远低于一线城市的创业成本也是让何朗心无旁骛的重要原因。政府的扶持让企业孵化多了一重保障。“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及老区域,都出台了针对创业公司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营业执照和与政府的合作等方面,政府对于新的技术和企业总体上持开放态度。”

何朗坦言,到目前为止,公司运营上没有遇到大的难题。但从行业角度来说,由于成都各区域发展重心不一,行业出现了失衡的趋势,但这是成都工业设备初创企业的共同难题。“成都南边是软件类企业见长,西边高新区是以重型装备见长,成都整个发展趋势是往南边侧重,人才也是往南边迁移。”他说,“由于南边更希望有规模体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因此像我们这种初创的工业设备类科技企业,在落地时会遇到属地原则的问题,但不是大问题。”

目前,何朗的团队成员中,有一半是成都本地人。他承认,过去成都本土企业的业务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确有滞后,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落户、人才回流、高端猎头定点,人员流动会越来越频繁,人才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而对于高端人才,他并未发现明显的城市差距。

“成都有很强的包容性,拿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来说,成都的环境、工作氛围会比其他城市稍微好一点。”何朗说,成都的优势在于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发展中,机遇会越来越多。目前在软件类、重型装备和电子产业等领域,均属全国前列。

但与此同时,成都在基础配套工业企业数量和体量上仍有欠缺。“成都虽然目前在争做新一线,但还只是在布局区域类市场,走向全国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

与此相反,何朗对公司的规划却不是面向区域市场,而是行业型市场,覆盖全国。因此,从成都走出去,是未来的必然一步。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等离子体自主研发领域,他们鲜有对手,且与其他相关团体不是竞争关系,在商业逻辑上没有地域特征。

何朗说,未来公司除了技术方面的挑战,还要完善推广、运营方面的问题,并面向全国铺开。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都要走的路径。

在荆棘遍布的商场,创业企业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犹如与狼共舞,要在狼群中突围而出并非易事,但随着环境越来越宽松,滋养越来越充分,未来的独角兽们指日可待。

已有超过6万注册用户,加入他们!

立即注册,即可每周通过邮箱获取免费职场资讯,开启职业生涯新高度。

关注微信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关注微信

最受欢迎的文章